“当前的光伏,是一个政策力度决定市场需求的强度的产业”,相信在很多人眼中,包括行业内的一些学者专家,都是这么看待中国光伏的。纵观国内的光伏市场,补贴力度大、政策扶持大的省份光伏发展确实要比其他省份好,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呢?其实不然,政策与补贴更像是催化剂,并不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只是加速了这个反应的过程而已。

政策只是催化剂,全民光伏时期指日可期!

技术准备阶段

早在最初的时候,国内的生产力以及生产技术有限,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国内的光伏只停留在一些实验性项目基地上,属于早期的光伏萌芽。随着国内经济的复兴,光伏的技术开始逐渐走向高速发展的道路。在2002~2007年国内光伏还是以离网的国家项目为主,并网的项目仅2.2MW,而光伏的标杆电价政策则是从2007年开始,最初为4元/度。即使当时的度电价格如此之高,受技术、产量和建站成本的制约,光伏并没有大规模的爆发,相当于有催化剂而缺少反应材料

之后便开始浩浩荡荡的“金太阳工程”以及“光伏建筑应用示范”工程,时间为2009~2012年,使得光伏开始初见端倪,但是这两项工程并未取得较好的口碑。这里要说的是2012年的标杆电价调整,7月1日前并网1.15元/度,否则1元/度,这也是各大抢装的始祖。政策对光伏的影响开始较为明显的展露,之后随着标杆电价的阶段性下调,以及2013年分布式的补贴0.42元/度的出台,政策似乎成功的扼住了光伏的喉咙,抢装节点就像分水岭一样,前后完全不一样。即使如此,光伏依然是向前不断发展的。

政策只是催化剂,全民光伏时期指日可期!

市场催化阶段

2016年,中国光伏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大的国家,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户用光伏国,中国光伏正式进入催化期。去年,光伏的装机主要集中在集中式大型电站上,但是随着北方弃光现象的居高不下、光伏指标的不断减少以及分布式光伏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光伏市场开始由集中式电站转向分布式光伏发展,并在2017年引来了它的爆发,新增装机达四十多万户。由此看来,似乎还是政策在主导光伏市场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条件是,国民对光伏逐渐形成的认知、建站成本的降低以及国内光伏技术的领先发展。这就相当于反应物之间相互接触,光伏与分布式开始真正反应,并在政策的催化下,最最终爆发!

当然,在这种大爆发下,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问题组件的流入让国民对光伏产生抵触、同行间的恶性竞争导致用户产生对光伏的错误认识、金融界对国内光伏认识的普遍滞后性、欧美市场对中国光伏的自我保护式抵触、后期运维难度初见等问题,这些都多少制约着国内光伏的发展,除去外部条件的影响,内部规范如果不能及时的建立起来,光伏的命运或许在此进入多舛期。就像是在剧烈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不断减少而杂质不断增加,势必影响后期的反应。

政策只是催化剂,全民光伏时期指日可期!

去催化,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十三五计划,光伏要在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意味着政策的进一步下调至消失,而这会对光伏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可以把这比喻成在化学反应中抽去了催化剂,反应本身是在不断进行着的,只是会相对比较缓慢而已。光伏总能找到它独特的盈利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起码不会成为用户的累赘。

随着行业标准的逐步出台,光伏将会迎来一股庞大的清流,而这时也正是行业真正洗牌的时候,好的留下,差的淘汰,经过这一轮之后,光伏边看是走向健康、多元化的发展了。于是,在失去催化剂的情况下,也正是光伏普遍走进百姓家里成为电器的时代,也是国民光伏时代。

政策只是催化剂,全民光伏时期指日可期!

远的可能我们还无法描绘的太具体,而当下大家最关注的应该是1230的分布式光伏抢装期,行业内沸沸扬扬的补贴下调预测,各种收益对比一箩筐,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市场的不愠不火。这种情况并不是说光伏处想了下降的趋势,而是市场终端对于光伏更加理性的认识的表现。随着储能的发展,光伏的发展势头将继续保持持续升温的状态,未来的光伏,我们指日可期!

来源:晶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