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开心啦!今天又一座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11月27日,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珍溪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理中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珍溪村第一座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在全区率先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已发电近35000度,实现村集体收入约3.5万元。”
珍溪村是贵池区14个贫困村之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空白。全村现有农户866户3200余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351人,今年通过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61人,补录6人,目前共计贫困户145户418人。有了这两座光伏扶贫电站,以后村里每年能增加10万元的集体收入。
刚并网的光伏发电站建在一座群山环抱的小山坡上,在阳光的照耀下,依山而建的6排崭新的深蓝色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光伏逆变器上显示的发电度数也在不断跳跃攀升……寒冬时节,在一些土地贫瘠、劳动力缺乏的皖南山区,正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这种“阳光下”的扶贫。
光伏扶贫:一次投入,长期受益
一次投入,长期受益,是光伏扶贫的一大特点。
贵池区梅村镇黄田村村民苏旺明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干一些农活来维持生活,虽然按照政策享受了低保,日子仍然过得捉襟见肘。据了解,在黄田村,像苏旺明这样的贫困户共有117户。
这么多的贫困户,一直是黄田村支部书记方汉锋的一块“心病”。他说,今年脱贫任务,村里安排了27户67个人口。年初我就思考这一块,怎么去帮助老百姓脱贫?今年4月份,梅村镇开始试点光伏扶贫,通过在村民的屋顶上安装光伏面板,然后将光伏产生的电能直接并入国家电网,预计每年每户可以增收5千元左右,这给黄田村脱贫工作带来了机遇。不过,这样的一套光伏发电设备要两到三万块钱,要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对于苏旺明来说,却不是件小事。
恰在这时候,吴明真主动找上了门,向村里和老百姓宣传国家光伏扶贫政策:贫困户只需要签个字就可以在银行免息贷款3万元,这样就实实在在解决了启动资金困难的问题。光伏电板的发电收入可以用于还贷,预计5年左右时间就可以还清贷款,而电板的使用期至少25年,贷款还清之后,光伏电板的产权和发电收益就都归农户所有了。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一块块闪亮的“蓝板板”,已成了贫困户们依赖的“金罐罐”,让扶贫对象中最难脱贫的群体看到希望。
形成合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怎么谢你,让我每年有固定有几千元收入!”有多年慢性病低保户吴志斌拉着吴明真的手感激不尽。吴明真笑着说,这是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好,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这几年,池州市将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重点扶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以及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产业扶贫、生态环保,自愿参与、精准帮扶,多方出资、明晰产权,规范操作、确保实效”的总体思路,排出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同时建立资金筹措、运行维护服务等机制,细化扶贫、发改、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在具体实施光伏扶贫工作中,各部门主动作为,协同作战。去年市财政统筹整合资金685万元,专项支持全市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建设。市国税局开展“面对面”宣传、“手把手”辅导、“心贴心”扶持,扩大政策效应助力光伏扶贫。池州供电部门积极开展“前中后”服务,在项目建设前,供电部门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简化申请手续,及时为客户提供政策咨询,主动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建设光伏扶贫并网配套项目;项目建设中,供电部门全过程跟踪帮扶项目建设进度,拟订并应用“家庭式光伏发电余电上网接入系统方案”和“家庭式光伏发电全部上网接入系统方案”模板,提高光伏扶贫项目并网速度;项目并网后,供电部门通过及时跟踪回访客户,为客户提供后续服务和技术支持。
据统计,截至6月底,池州市共投入7369万元,在78个贫困村组织实施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64万元,带动10262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55元。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8.32亿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亿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8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3.64亿元,较年初新增3.52亿元,直接带动1.8万人脱贫增收。光伏发电和正成为池州市特色种养、光伏发电、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四大产业”扶贫新模式之一。
来源:摘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