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寄希望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利用太阳辐射产生能源的太阳能便是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种。太阳每秒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如果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每年的发电量相当可观。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7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
201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53.06GW,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54%左右,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其中累计装机量已经达到130.25GW,光伏发电量达到了1100亿千瓦时,占该年发电量的1.7%,新增发电量超过了600亿千瓦时,对国家的能源转型有着显著的贡献。
在地域分布上,光伏的发展中心也逐步向东部地区转移,在2016年中东部新增装机量达到1GW以上的省份已达9个。到了2017年,西北地区的新增装机量为9.74GW,约占全国的28%,华东地区的新增装机量为16.67GW,占全国的27.7%;华中地区的新增装机量为10.64GW,占全国的2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北的新增装机量仅为0.062GW,同比下降了36%,或许此时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已经趋于饱和,而市场结构上也从地面式电站转向分布式光伏。
分布式光伏和地面电站新增装机对比
与此同时2013年也成就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中提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给予0.42元/千瓦时的补贴,该年分布式新增装机量为0.8GW,占新增装机量的6.2%。在此前,光伏产业几乎全部为地面式。到了2014年在新增装机量萎缩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依然处于增长趋势,达到2.05GW。
2016年虽然光伏产业仍以地面为主,但是在8月份以后,分布式电站开始加速扩大。由于分布式光伏在电价、补贴等方面比地面式电站更优惠,因此很多企业将分布式作为未来战略布局的重心,抢占屋顶资源也顺势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到了2017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经到了19.44GW,同比增长3.6倍,占全部新增装机的36.6%。
光伏产业链结构
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聚光电池。其中薄膜电池具有重量轻、材质少、安装方便等优势,不过其相对于晶体硅而言,转化率低,使用寿命短,原料资源少、投资设备高,因而占据的市场份额低于晶体硅。而聚光太阳能技术则是通过透镜或镜面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聚焦于小面积的光电池上,从而得到较高的转化率。不过由于其系统结构复杂,建设成本高等原因,目前还未实现大规模应用。相信在未来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的趋势下,聚光太阳能会成为一个趋势。
目前市场依旧以晶体硅电池为主,自2012年多晶硅价格下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产量大幅提升,尤其2013年后期政策的出台,光伏电站建设迎来热潮,行业回暖为各个环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
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16.5万吨,多晶硅的下一个环节硅片产量为48GW,占全球60.3GW的79.6%,电池片产量41GW,占全球总产量65.1GW的66%,光伏组件产量为45.8GW,占全球63.5GW的72.1%。
到了2017年,我国在这几个环节的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硅片的产量更是高达87GW,同比增长比38%,电池片和组件也是到达了68GW和76GW的产量。我国在光伏生产的几个环节的产量已经占据全球相当重要的位置。
分析师认为:光伏发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有效缓解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通过光伏发电有效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的融合,光伏企业在西部地区的崛起,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改善民生意义显著。通过光伏扶贫工程,现已经达到为150万农民精准服务,也成为各地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
来源:速途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