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投资视角”?一次和一个光伏朋友聊天,当老红指出他所在企业的价值缺憾时,他急切地解辩说我们企业也做了一批光伏扶贫业务。老红便问:您做过股票投资,如果现在的您是一个专业股票投资人,您会因为这个企业做了一些光伏扶贫业务就重仓买进这个企业的股票吗?这位朋友不再吭声了。如果坚持买,那是感性。如果不买,就是理性,就是“金融、投资视角”。因为有限的扶贫业务,并不能给这家企业带来规模、持续的收益。关注光伏产业、特别是关注当前的光伏产业,“金融、投资视角”尤为重要。
产业分析的最高境界应是金融、投资视角基础之上的分析。无论是互联网这样完全市场化的产业,还是光伏这样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产业的发展结果都是市场化运行的结果,是在技术、政策影响之下的金融变化结果。金融逻辑说通了,一篇产业分析文章的逻辑就说通了。
好的产业分析,既要对各种相关要素进行分析,更要对各种相关要素带来金融要素的变化和投资结果进行分析,它应当让感性变为理性,它甚至可以决策是否投资。比如治雨和彭立斌的分析文章,大都建立在是否值得投资的逻辑分析之上。前者说“耐心地等待他成为一只真正的十倍股”。后者则说“上市公司募资到35亿港币,准备大举投资光伏电站……最终我们却只完善了一个屋顶电站。现在看来如果当初全部资金投资地面电站的话,可能只会落得破产清算的结果。”
在光伏产业,您可以不写分析文章,您也可以不是企业老板,但是您必须学会运用金融、投资视角看问题。
当前的光伏产业尤其需要在金融、投资视角之上的冷静分析。“531新政”带来光伏业群情激奋,感性太多、理性太少,严重缺少金融、投资视角之上的思考。
当前的光伏市场有多严峻?有分析说在我国已建成的130GW光伏电站中,“进入补贴目录的光伏电站总量仅为40GW左右,截至目前未能进入补贴目录的光伏电站实际总量超过了90GW”,光伏补贴差额已经达到455亿。同时由于“补贴支付不到位,导致新建光伏电站的现金流仅为正常值的20%-45%”。从金融、投资视角,这是一个随时都会垮塌的市场。可是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还有光伏人要说“新政”能否晚一年?“新政”能否“软着路”?
相反也有光伏人从投资价值角度分析:“新政”前“其中浙江和上海分别有地方补贴0.1元/kWh3年和0.25元/kWh5年。装机容量5MW、系统成本5元/W、自发自用比例70%,电费折扣8折。他们的全资本金收益率高达11.9~18%,平均收益率也达到了15.33%”。“新政”后,“如果还想保持之前的收益率,系统造价只需要降低0.1~0.25元/W即可。事实上,以目前的组件和逆变器等主要设备的降价幅度,这种程度的系统成本下降早就可以覆盖”。按照这一分析,“新政”非但“幅度过大”,且是必要及时。
“新政”看似是政策行为,实质是在“市场之手”失灵的时候对市场的强行修正。政策也许可以商量,但市场不容商量。支持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的,不仅是因为它是绿色产业、人类未来,首先是因为它是一个市场,必须符合投资逻辑。
是否具备金融、投资视角和金融动员能力,已经到了您决定在光伏产业是否去留的时刻。光伏产业是个金融要素影响巨大的产业,从事光伏产业不仅需要金融思维,而且需要强大的金融动员能力,否则您今天不出局明天也得出局。过去因为享受政策市场的红利,您进入了光伏产业,现在如果您还没有形成或者没有跟随一个金融认可的商业模式,您在光伏产业恐怕已经来日不多。就像老红转发《2013-2018 光伏不相信眼泪》时说:“如果您只会背诵光伏是‘类金融’,而没有彭立斌这样的金融视角,当前您就到了应该离开光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