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在关于光伏的文章中,经常会有一个固定导向,那就是在实现平价上网后,光伏电站会像家电一样普及开来,并成为大多数乡镇家庭的标配。531新政实施以后,平价上网的步伐似乎加快了很多,那么光伏如果要实现我们之前说的普及程度,需要多长时间呢?是产业升级还是需求转型?
       利益驱动型市场

分布式光伏2015年在国内萌发以来,伴随着可观的补贴力度与成本大幅下降,行业内一直宣导的都是“光伏是个赚钱的玩意儿”这么一种思想。要说这种思想的正确与否,谁都无法明确辩驳,一方面是国家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只有通过“高收益”才能敲开大部分业主的门,市场推广需要的成本与力气小了很多,也就才有了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鼎盛增量发展。

       对比全球的光伏的推广情况来看,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德国是十分相似的。德国在起初也通过“持续时间长、补贴力度大”的方式来扶持本国的光伏发展,同样的迎来了光伏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消减速度太慢,导致了2013年补贴的突然叫停,德国光伏也出现了断崖式的装机量增长曲线,由7GW以上的增长量到目前维持在每年1~2GW的增长水平。

       无论是现在的中国还是多年前的德国,都是利益驱动型的市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国家为了扶持行业发展绿色能源战略大量投入资金;产业企业因为得到国家的支持,市场信心倍增,技术进步速度提升,但是受利益的驱使,降价的速度远低于技术进步的程度;终端用户在享受国家与企业的双重热情下,只要有利可图,便会欣然接受,市场也比较容易的起来。但是这样只会不断的增加系统性风险,一片欣欣向荣的产业可能就会因为一方的退出而突然叫停,目前德国与中国便是很好的例子。

       自主驱动型市场

什么是自主驱动形市场,这里要举的例子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由于煤炭资源较丰富以及政府政党的原因,国家并没有对新能源有相关的扶持政策,而就在这种环境下,从2012-2016,澳大利亚的户用装机量一直在下滑,但是在2017年却增长了44%,由541MW增加到了779MW。

而小型商用项目(10KW<装机量<100KW)则增长了60%,在2017年达到331MW。大型商用和工业项目(100KW<装机量<5000KW)增长了123%,达到了76MW。

       尽管2017年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许多分析师预计2018年会有一个更快的增长,并有望打破2017年创下的记录。根据澳大利亚光伏研究所的消息,目前已有1.9GW正在建造,从长期来说,还有35GW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一种自主驱动型的市场,在国家不重视不扶持也不打压的情况下,光伏也能有较好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光伏的系统成本因为要面临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价格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品,再加上民众对于新能源的普遍认知,让澳大利亚的光伏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自主驱动型市场是一个较为健康的市场状态,市场增量很稳,不会大起大落,主要依赖的也是技术的升级以及成本的降低。

产业升级的天花板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国内各大光伏企业一边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一边在积极开发国内的市场需求,但是依然难以解决产能过剩带来的巨大库存积压以及资金链的风险。降价促销是清除库存积压、回流止损的有效办法,目前单晶组件的价格已经跌到了2.3元/瓦,多晶组件的价格更是跌破了2元/瓦,其他系统设备如逆变器、支架等也跟着下调,系统成本跌破了3.5元/瓦。

       但是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于4月13日所作《光伏行业形势和热点分析》主题演讲介绍,中国光伏产能巨大(超过140GW),国外市场不超过40GW,50%以上的产能需要在国内市场消化。而目前国内需求大范围萎缩,第三季度大部分光伏企业将面临亏损问题,那么产业升级能拯救光伏市场吗?

我们知道,产业升级的方向主要有技术升级,而就目前市场需求而言,企业不可能再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因此不太现实;转战海外,就如上面数据所说的那样,国外市场不超过40GW,天花板就摆在眼前,加上目前中美贸易战的拉开,国际市场并不乐观;发展储能,储能确实是未来光伏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受限于储能电池的成本,未来3年内根本不可能通过储能来实现自救;扩大产品应有边界,通过新的应有形式开拓新需求,但是毕竟市场规模有限,不足以成为自救的筹码。

       因此,短期看来,光伏必须面临的是行业的寒冬,停产、裁员也是无奈下抉择,而等到2019年新指标与新政策下来后,在消化原有库存的基础上,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才能成为企业发展之道。而能否撑到新政的到来,就要看企业实力了,所谓的行业洗牌便如是。

需求转型的增量市场

那么从长期发展来看,要看中的则是需求转型带来的增量市场。类似于澳大利亚,甚至是德国,都是值得借鉴的对象。光伏从一种推荐品成为一种需求品,业主能自主的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安装,正所谓世上最美的事就是“你想要的时候,我刚好有”,这是一种理想的市场默契,也是国民认知的巨大提升。

       另外需要关注的还是中小工商业项目的开发,由于高额的用电成本,会使得这部分业主对于光伏电站的需求最先被发掘。而根据目前中小工商业的开发情况来看,不到1%的开发率潜在这巨大的市场,它将成为未来2年内市场的主力军。

最后则是储能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尽管中国电网先进完善,但是依然不少地方存在用电荒的情况,锋谷的交错也给电网巨大的压力,而光伏储能一方面可以满足用电慌的用户实现用电自由,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削峰平谷。而安装的需求除了企业自主开发外,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业主自己提出。如之前我们分享过的10kW储能案例以及光伏大棚的案例。

531之后,光伏行业最难的日子可能就要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冷静思考与顺应市场、自我调整再启程的日子了,相信随着中小工商业市场的发掘以及储能的兴起,市场会有所回暖,所以,能挺住的尽量挺住,不要死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