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3日),上海电气发布公告称,经公司审慎研究决定,终止筹划收购保利协鑫能源下属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中能)的51%股权。6月6日,上海电气对江苏中能的股权收购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由于上海电气的国资背景,有人认为此次收购事件是国资全面入驻光伏产业的一个信号。经过两个月,这一“现象级”的收购就被叫停,是为什么?

       据了解,在6月6日签订《关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收购事宜的框架协议》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上海电气积极与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有关各方对本次交易事项进行了多轮谈判。但是显然最终的谈判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关于终止收购的原因,上海电气在公告中表示,鉴于标的公司规模体量巨大、标的公司涉及本次交易的资产边界尚未最终确定、本次交易的交易方案较为复杂,交易双方至今对相关合作条款和交易方案未达成完全一致意见。因此,交易双方认为目前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时机和条件不够成熟,交易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终止《关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收购事宜的框架协议》。为保护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

保利协鑫也针对此事发布了公告,内容与上海电气基本一致。

作为光伏界的龙头企业,保利协鑫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都走在行业前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保利协鑫属于港股上市公司,在当前A股市场日渐成熟的情况下,A股市场具备更加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保利协鑫在去年就透露出将旗下核心资产分拆A股上市的计划,这一计划在今年6月份取得突破。彼时,对于保利协鑫来说,上海电气的入驻不但能够帮助其实现核心资产分拆A股上市的计划;而且还可以获得一笔资金;此外,在“531”之后的低迷市场环境下,有上海电气这一强力的合作伙伴,无疑对保利协鑫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而对于上海电气来说,收购江苏中能可以缓解其能源转型的压力,可以助力公司响应国家政策转型太阳能产业,是上海电气谋求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发展的良好选择。

但是这一次本有希望实现“双赢”的收购,却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宣告流产,不禁让人扼腕痛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第一,公告中所表示的江苏中能规模体量巨大、标的公司涉及本次交易的资产边界尚未最终确定有可能是无法实现股权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保利协鑫系港股上市公司,作为其下属子公司的江苏中能的工厂虽然在境内,但是难免有部分资产属于境外资产。所以“资产边界尚未最终确定”的问题有可能是导致此次收购流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保利协鑫在核心资产分拆上市之后,可能还是想保留其对这一部分资产的自主权;而上能电气话大价钱收购51%的股权之后,也是想通过这一窗口顺利转型。也许两家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谈判中出现了分歧。

第三,“531”新政发布之后,光伏市场急转直下,行业陷入肉眼可见的低谷期。而目前仍不清楚这一低谷期要持续多长时间,多数专家认为需要2-3年。这样的情况下,保利协鑫的光伏资产价值已经有所贬值。而且目前行业低迷的状态也不适合上海电气这样在光伏领域毫无经验的企业入驻。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让上海电气针对这次收购重新考虑。这也就为什么他们在公告中表示:目前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时机和条件不够成熟。

目前,具体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次收购流产并无定数。对于终止收购对公司带来的影响,上海电气表示:目前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正常,本次重组事项的终止,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在未来的经营中,公司不会改变既定的发展战略,将持续完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

而保利协鑫在公告中对于此次收购的终止对公司的影响并未有过多言语,只是表示:本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本公司证券时务请审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