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了这个光伏发电站,我们就像建好了一座绿色银行。电源源不断地发出,村民的钱也在源源不断地进来。”说起村委会屋顶上的那些太阳能板,长潭河侗族乡诺西村村支部书记刘良忠连连点赞。


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不仅实现了贫困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又助推了传统能源产业快速向新能源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是一个见效快、风险低、利润高的好项目。

“建了这个光伏发电站,我们就像建好了一座绿色银行。电源源不断地发出,村民的钱也在源源不断地进来。”说起村委会屋顶上的那些太阳能板,长潭河侗族乡诺西村村支部书记刘良忠连连点赞。
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不仅实现了贫困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又助推了传统能源产业快速向新能源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是一个见效快、风险低、利润高的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