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局长”的被调查,让整个能源行业的朋友圈刷了屏。
9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发布消息,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现年57岁的努尔·白克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至此,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已有2名局长、2名副局长、8名司局长被查。
2014年底,努尔·白克力进京接替到龄退休的吴新雄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正部级)、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到能源局主持工作,曾被业内寄予厚望,外界希望他能凭借治理能源生产大区的经验,推动中国能源行业改革发展步入纵深。
《财经》杂志撰文称:“目前来看,白克力的成绩单与外界期望有较大差距,主动作为不多,电监会与能源局合并后,能源局四地办公,反腐大案频出,调整变动较多。”
而在光伏领域,今年国家能源局最引人注目,也引起巨大争议,产生巨大影响的“作为”,当属光伏“531新政”的出台。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项事关一个新兴产业生死存亡、以及220万从业者生存的政策出台至今,作为国家能源局的一把手,努尔·白克力竟未针对新政的出台发表过任何观点,没有做出只言片语的解释,更没有安排过一次与行业协会、企业家代表、以及媒体的座谈。
光伏531“效果”凸显
光伏“531新政”出台至今已经110多天。
这期间,这项政策的“效果”,或者说“杀伤力”已经在产业、资本及具体的企业经营层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脚“急刹车”,让原本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一时间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大幅异动,一周内数十家上市公司多次跌停,市值损失高达3000多亿;同时产品价格急速下挫,许多厂家被迫减产停产,关停产能资产超过2000亿元;各类供应商讨债、诉讼,员工讨薪等事件密集发生。
新政出台至今已三个多月时间,没有任何部门真正出台有效补救措施,对社会造成的各方面损失,几乎没有给与基本的理解和尊重,也没有任何部门、任何人员受到任何追究。
最为严重的,可能是投资机构,以及用户市场(特别是户用)丧失对一个行业的信任和信心。比如,第二季度,7.89亿股光伏股票再度被投资机构抛售,平均减持幅度达到43.27%,其中14家公司被减持幅度达60%以上。
同时,据光伏們调查报道:银行、经销商、老百姓,在后续政策始终不明确的情况下,出现了微妙的对峙状态,处于焦虑状态的三者交涉过程中,矛盾往往一触即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积越多,在切身利益面前,没人会选择让步。
新政后,许多仍存生命力的公司,因为牵扯到大量纠纷当中,选择撤出行业户用光伏在老百姓心里将彻底沦为骗局。有不少企业家已提出疑问:“这样的结局,除了企业,政策层面是否要有所担当?”
“531新政”出台至今,综合产业各方的观点来看,其实几乎全部光伏人,对于光伏电价下调都是支持的。但不少企业认为主管部门并没有广泛征求意见,而且规模控制幅度过大,对于户用领域完全叫停,从规模、指标、补贴额度三管齐下,“一刀切下去”,对行业造成的冲击前所未有。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已经历过两次危机: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2011年-2013年行业寒冬。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第三次危机比前两次更可怕。
资深观察人士认为,如果“823号”文件不加以调整,将首次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出现实质性损伤,产能下降,缺少资金用于技术进步,金融丧失信心带来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进而提升成本等一系列恶性问题循环,带来全球光伏市场萎缩。这对光伏产业伤害乃至对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伤害都是难以估量的,同时使得有希望的一批企业倒在平价上网的“临门一脚”之时。
而在出台至今的100多天里,面对业内的各种疑问、各种呼吁,作为国家能源局的一把手,努尔·白克力并未有过任何只言片语的回应和解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6月6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多位光伏企业家代表,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赴京,到国家能源局反映和汇报“5·31”光伏新政出台对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
令人稍显惊讶的是,面对这样一次新政出台后,极为难得的政企恳谈、通气,化解疑问甚至产业焦虑的时间窗口,国家能源局“派出”的代表,仅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的一位副司长。
根据央媒的报道,这次会上,国家能源局代表介绍了文件出台的相关背景及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局在光伏方面拟开展的工作:抓紧发布第七批补贴目录、推动市场化交易试点、落实配额制。
能源局强调,国家发展光伏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是毫不动摇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管理的意见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也将择机发布,最后沟通的结果可能会在这两份文件里体现。
“择机发布”到底是什么时机,什么时候?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量焦头烂额的户用光伏经销商已在无奈的“抱怨”:“政策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要杀要剐你给个痛快!”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是否也算是《财经》文中评价努尔·白克力所称的“主动作为不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党组第一轮巡视情况》中,新能源司、核电司、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都被直接点名,其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到位;党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领导班子担当精神不够,“以政代党”问题突出,党建压力逐级递减、责任层层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打折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有表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薄弱等等问题。
光伏为何成了“骗局”?
颇为吊诡的是,531后,很快陷入艰难发展的光伏,在一些权威媒体,甚至是央媒的报道中成了只能靠补贴的“吸血鬼”,一些自媒体甚至称“也许,光伏就是一场骗局”。
最新的一篇“权威报道”,是某央媒写的《“三高一低”光伏富贵病缠身:高补贴引发虚胖 高投资导致疯长 高负债催生风险》。文中指出:光伏行业此次震荡的更深层次原因,是行业十几年来累积起的高补贴、高投资、高负债和低核心技术含量的“三高一低”症。如不对症下药,或影响我国光伏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
事实上,如此片面的论调在“531新政”后并不鲜见,甚至是愈演愈烈,
细思极恐,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妖魔化、污名化光伏产业的观点一旦占了上风,成了老百姓眼中的“骗子”,那就是对近五年来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甚至对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工作的全盘否定。
而从产业口碑方面,如果类似的论调占上风,那么高纪凡、李仙德、曹仁贤、瞿晓铧、钟宝申等无数企业家投入一辈子精力深耕,超过220万人从事的“光明事业”,是否也意味着成为了“骗子事业”。
这无疑是极大的讽刺。
可否尊重规律,坚持公平与正义?
中国光伏行业取得今日成绩,绝非唾手可得。
市场必然有其客观规律。2008年,即使没有金融危机,新增的多晶硅产能也会在一段时间将硅料价格拉回到理性。2011年,盲目的降低补贴额度使得光伏产业触底,在人人挣扎求活的两年,没有企业还因为追求暴利而不肯真的将成本降下去。
任何行业发展,都要遵循客观规律。
索比光伏网总编曹宇撰文呼吁:“无论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我们千万不能忘本,千万别忘了我们发展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千万不能用非市场化的手段去强行打压与遏止一个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政策制定者,政府无疑也要尊重规则,同时坚持公平和正义,真正的改革需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而不是像水一样流向“低处”。
光伏行业在过去的十余年将发电成本降低了95%以上,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会有一种错觉:光伏发电成本似乎是可以无限降低的。
但在过去的几个国家光伏政策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么快速的“降维打击”将毁灭一个国家的产业。2008年,西班牙市场发展迅速后大幅下调光伏产品价格后,市场一蹶不振;2011年起,德国开始以三个月一次的频次下调光伏补贴,最终造成整个产业的寒冬。
根据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的介绍与承诺: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同时,习近平主席还指出,发达国家还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
多年前英国因为限制汽车的速度而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失去机会,那是因为当年有人要坐马车,或者有人拥有马车,所以既得利益影响了政策的开放开明,错失了国家发展的良机。
531调控,有人认为是因为“过热”,要防止产能过剩,有人说是缺口补贴,要控制补贴缺口的增大,也有人说因为2017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亿多千瓦当中,光伏发电在2017年新增中已经占到50%以上,所以有人说煤炭挑战承受不了,煤炭的就业承受不了,未来天然气行业,也承受不了,因此要限制这样一个零碳排放、低碳排放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抑或,我们今天也许无法理解这个政策为什么能够出台,可是想一想一百多年前英国当时是鼎盛时期的时候,也能够制定那样的国家政策,我们回过头来看可笑,可有时候不理解,也许在我们当今和今天同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