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技术更迭日新月异,组件环节未来创新的方向是什么?
如何保障组件封装过程中的最小功率损失?
叠瓦技术能否扛起光伏平价化的旗帜?
今天的金教授小课堂,为大家解答上面所有的疑惑。
光伏组件封装技术的迭代
金教授
回顾光伏发电的发展历史,从1839年法国科学家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算起,光伏电池已经经历了180年的漫长发展史。
我国的光伏发电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也走过了40多个春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球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2007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产能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
除传统晶硅电池、组件技术外,还研发出PERC,HIT,N型和IBC等电池技术以及叠瓦、半片、双玻、双面组件技术,特别是叠瓦技术的研发极大地推动了光伏产业高效组件封装技术的发展,并被业界一致看好。
技术为王:高效是制胜“法宝”
金教授
叠瓦组件技术是高效组件技术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封装工艺,并有效提高组件转换效率。美国SunPower公司在叠瓦组件技术领域发展较早,赛拉弗光伏为国内首个量产叠瓦组件的公司,并持有叠瓦组件技术方面的专利。
该技术可增加有效发电面积,充分利用组件面积;相同的面积下,可以比常规组件多放置6%以上的电池片。
叠瓦技术优化了组件结构,大大减少了组件的内部损耗,大幅度提高了组件的输出功率。保证了组件封装过程中功率损失最小,有效降低了反向电流和组件产生热斑效应的影响,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此外,叠瓦技术可融合多种电池片新技术如PERC、黑硅、HIT、N型等等,能够将高效光伏电池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叠瓦:一点不留片间距!
金教授
传统晶硅组件技术基本都采用传统金属焊带连接电池片,有其自身的缺陷。电池片间隙和栅线、焊带遮挡占用组件的受光面积,栅线及焊带的线损、受温度而热胀冷缩均对组件的转换效率和性能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在可靠性上,叠片的连接方式可分解电池片所受应力,比传统组件更好地承受机械载荷,且隐裂更少。此外,叠瓦组件抵抗阴影遮挡的能力更强、工作温度更低等。这些优势都保证了其可靠性。
“日食”高效叠瓦技术比传统组件产品功率高10%+,并不断刷新着最高功率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