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比较造富速度,互联网行业夺魁当之无愧。不过,在中国还有一个行业的造富速度也堪比互联网,它就是光伏。

按照光伏行业五年一个周期计算,2003年至今已经过了三个周期,而几乎在每个周期都有具有代表性的“草莽英雄”出现,他们快速登上富豪榜最靠前的位置,比如无锡尚德的施正荣、江西赛维的彭小峰、汉能的李河君。

虽然中国光伏产业诞生的首富不少,造富速度也是一流,但遗憾的是,整个光伏行业却没有产生像阿里巴巴、华为这种突破行业周期的企业,也没有产生从优秀到卓越质变的企业家。一家优秀的企业往往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他们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机遇,而卓越的企业家则可以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带领企业实现逆势发展。这些曾经的光伏首富们并没有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如今在光伏行业又一个十字路口,谁将再领风骚?

富豪榜上划过的流星

11月22日,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国内各大光伏公司老总悉数到场,这些光伏企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的光伏行业。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光伏行业在全球的占有率超过七成。从上游多晶硅,中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到下游的电站,我国光伏企业都处于优势地位。

实际上,中国光伏行业还是一个造富速度一流的行业,其造富速度堪比互联网。2012年之前,我国光伏产业属于出口导向性产业,欧美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让中国光伏行业实现腾飞。借助国外资本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家们的身家暴增。

2005年,施正荣将尚德电力推向资本市场,登陆美国纽交所。2006年,按照尚德电力的股价,施正荣以23亿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约186亿元)的财富,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当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虽然施正荣的身家有所缩水,但其仍以113亿元排名第七。当时的榜单上,复星的郭广昌,新希望的刘永好,网易的丁磊皆排在其身后。

施正荣这种造富速度让很多人看到了机遇,光伏产业涌入了大批参与者。

2007年,彭小峰取代施正荣,成为光伏领域的新首富。彭小峰2007年带领赛维赴美上市,成为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完成的最大规模IPO。当时年仅32岁的彭小峰成为国内各种富豪榜上最年轻的富豪,同时也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首富以及江西省首富。

成也欧美市场,败也欧美市场。经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美自2012年发动的“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企业遭受重创。施正荣和彭小峰也没有在行业景气度下行期间实现转型:施正荣离开尚德电力,另起炉灶;彭小峰的江西赛维逐渐陷入困境,直到2014年破产重组。

2013年,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寒冬”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新机遇。我国政府出台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光伏发电实行度电补贴,由此推动了我国光伏市场的迅猛增长。2013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0.95GW,同比增长143.3%。2015年,光伏组件内销量首次超过出口。到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3.06GW,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3.8%。

新周期,新机遇。这一时期,有一个光伏产业“另类”横空出世。2015年2月,胡润研究院将1600亿元身家的李河君列为超越马云和王健林的“中国首富”。当年,汉能的股价飙升至最高9.07港元/股,公司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甚至超过了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不过,就在李河君身家登上顶峰的那年,汉能股价暴跌,其身家也缩水上千亿元。

无论是施正荣、彭小峰,还是李河君,其身家的飙涨就像流星,划过金光闪闪的富豪榜,然后又快速坠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行业周期难打破

实际上,相比于这些“昙花一现”的首富,自施正荣、彭小峰之后,我国光伏产业逐步发展,最终占据着全球第一的优势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晶体硅太阳能产业,而汉能集团为代表的薄膜太阳能虽然也有优势,但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争议颇多。

我国光伏产业有多厉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40%上升到2017年的70%。去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占据全球的54.8%,87.2%、69%和71.1%。去年,中国进入全球产量前10的光伏制造企业:多晶硅有6家,硅片有10家,电池片和组件分别有8家,而且光伏产业链上述环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企业均在中国。

光伏行业资深专家、中山大学教授沈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力产品与普通的消费品不一样,国内外都是受政府控制,民营企业进入不易。中国光伏产业能够发展起来更不容易,当时国外(企业、政府)判断失误,认为晶体硅太阳能不具备发展的可行性,计划使用薄膜太阳能进行替代,所以“拱手”转让了这些技术和市场。结果中国人抓住了机会,牢牢占据了市场。

沈辉多次强调中国光伏企业家的贡献,“没有他们,中国光伏产业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很多人)都没想到晶体硅这么‘土’的东西就做成了老大,而且没人能取代它。”

中国光伏企业家抓住了产业机遇期。2003~2012年中国经济尚处于出口导向型阶段,施正荣、彭小峰们一战成名。2013~2017年,天合光能、隆基股份、阿特斯、协信新能源等光伏企业的掌舵人则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诞生了不少首富,但遗憾的是,整个光伏产业却没有产生像阿里巴巴、华为这种突破行业周期的企业,也没有产生能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质变的企业家。

2001年1月,任正非在《华为报》上发表了一篇六千多字的长文《华为的冬天》。他在企业尚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时就发出了“红色警报”,对于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了判读和应对。那一年全球电信产业出现惊天大滑坡,但华为的业绩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他的《激荡三十年》一书中介绍,“正是在2001年的惊涛骇浪中,23年前那个忐忑不安的解放军代表、14年前那个潦倒的创业者任正非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一家优秀的企业往往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他们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机遇,领导企业走向成功。而卓越的企业家则可以在行业下行周期带领企业实现逆势发展。曾经的这些光伏首富们显然并没有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

如今,中国的光伏行业又迎来了下一个五年,谁能够打破周期,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