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京举行。本届会议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年会主题为——改革关头勇者胜。本届年会,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等众多知名企业家获邀出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作为新能源代表出席能源论坛主席一职,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正名发声。

朱共山说,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纵观全球能源发展变革的大趋势,蓬勃发展的能源技术革命、新能源产业正在推动能源行业由“高碳”向“低碳、零碳”转化,由“黑色”向“绿色”转型,节能环保时代正在越来越近。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也在加速走向节能环保。习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中国的能源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开创一个更加安全、可持续、多元化和高效的能源未来指明了道路,也为中国的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


美丽中国的实现首先就要做到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也就是未来以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没有清洁能源,没有绿色能源,就没有绿色发展,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朱共山说,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体量,我国新能源发展均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6.4%。截至2017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6.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在发电装机方面,水电装机3.41亿千瓦、风电装机1.6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488万千瓦。

对于行业外依然存在风电、光伏是“垃圾电”的说法,朱共山解释道,在欠发达国家,不具备电网控制技术的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可能被称为“垃圾电”,但在中国,国家电网控制技术比美国先进至少十年,因此,在我国坚强的智能电网支撑下,实现整个电网在风能、太阳能方面平衡系统是没有问题的,风能、太阳能有多少都能接纳,我国新能源消纳能力正在迅速提升。另外,对风、光来说,电网储能仅是一种途径,电动汽车也是储能的主要形式,未来的移动能源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互联互通,做到能源结构的调整。


大家可以试想,在戈壁滩、沙漠都覆盖上太阳能板,通过特高压将能源送到中国东南地区,加上储能、电动汽车和风光分布式市场的开发,这些形式都应该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的主要落地途径。以江苏省总装机1.3亿千瓦为例,五年内50%的电是从西部送到江苏来的。同时,现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公司都要求,一条特高压配套一千万装机,60%必须是清洁能源。所以,清洁能源利用离我们不再遥远,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而风能、太阳能依靠补贴的时代也即将结束,平价时代的来临也预示这更大应用市场的到来。

朱共山指出,绿色能源的发展不仅为我们带了绿水青山,也同样会为国民带来更多地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5、6月份,18级的台风对香港、澳门、珠海等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城市大面积的停电。如果电动汽车和储能通过太阳能和其它能源的结合,虽然城市发生自然灾害,但居民不会恐慌,因为家里的电不会断、通讯不会断、电梯不会停,这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居民恐慌会有很大的改善。

朱共山在会上描绘了未来化石能源完全被新能源替代的场景。世界上比较前瞻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比如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的德国,拟定到2050年其能源供应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德国的做法并非孤例,西班牙政府也正制定新的可再生能源立法,计划到205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也有来自芬兰和德国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以现有技术加储能就可以在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实现零碳排放,而且成本将低于2015年的平均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全部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应该说是可行的,只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政策、技术、市场、民众意识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革命性的工程。

我们也看到,中国也在开展100%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尝试,去年的青海绿电168小时和绿电9日行动,刷新了世界纪录,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矢志可在能源发展的决心和努力。从协鑫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要从光伏全产业链、智慧能源、储能等全面引领行业,积极推动平价上网,致力于打造100%的新能源供应场景。

最后,朱共山建议,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今后能聚拢更多从事能源的企业家参与,进入年会核心层,以彰显能源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据了解,由《中国企业家》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已经连续召开16届,今年是第17届,被誉为“中国的达沃斯”,是最前沿商业思想的重要策源地、企业家群体发声的第一舆论场。根据统计,以往16届年已有超过两万名企业家出席会议,所在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占全国GDP40%以上,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商务服务、房地产、文化及其他产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