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的落日下,没有吹箫的人,有的是一片被夕阳染成金色的厂房。

新疆吉昌,在告别了成吉思汗的辉煌后,在新疆生产兵团的建设下,几百年后迎来了二次生命;在此之后,因为石油煤炭的崛起,这里成了淘金热地;当淘金潮褪去,只剩下裸露的草皮和空置的楼盘。

近几年,吉昌又开始热闹起来:光伏产业的到来,将有别于以往的高精尖、可持续发展产业,带到了这里。进出吉昌的大路,也越发宽广。

光伏产业带给吉昌新生,是中国光伏企业布局西部的一个缩影。在光伏产业即将迎来平价上网时代之时,去资源、原料、成产成本等更具优势的西部,成为了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中国光伏企业,正在上演着一场“得西部者得天下”的争霸。

光伏诸侯西部之争

中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531新政冲击后,迎来了平价上网时代。虽然目前光伏产业晶硅价格已经很低,但仍需做到更低。这一要求也成为了中国光伏企业共同面对的生死难题。为解开这个难题,各大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低电价的西部地区。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我国的多晶硅生产厂家中,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洛阳中硅、新疆大全、四川永祥、亚洲硅业、江西赛维等10家企业产能超过万吨,合计占总产能的80%以上。华夏能源网发现,这些光伏各路实力诸侯都在向西部布局。

江苏大全集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新疆,投资50亿元打造“大全光伏产业园”项目,并成立了新疆大全新能源公司。在2017年,新疆大全新能源年产1.3万吨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并于2018年初完成验收,在度过调试期后便会投入生产。

同样,作为多晶硅龙头企业的通威集团,也在积极部署西部工厂。通威集团旗下四川永祥在内蒙古包头市建设了5万吨产能的新项目,产能为2.5万吨的一期项目已于今年10月30日正式投产。除此之外,四川乐山5万吨项目的一期2.5万吨,也计划于2018年四季度初投产。

保利协鑫从2008年便开始考察西部项目,其新疆10万吨/年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在2017年底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塔器和机组也陆续安装就位。2018年前三季度开始调试运营,前期5万吨产能已经开始投入生产。近期,保利协鑫能源发布公告称,新疆多晶硅项目新建设施的产能将进一步由5万吨增至6万吨,,并正式调试投产。相应地,该项目的估计总投资额方案将由约人民币56.82亿元增至约人民币59.98亿元。

这些光伏晶硅生产巨头纷纷布局西部,也开启了西部的产业升级之路。目前,各家的项目都在火热推进之中,这场争霸的胜者也有待时间的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光伏产业将在争霸中受益最多。

光伏企业争霸西部背后的思考

光伏企业纷纷将新产能布局西部的根本原因在于低电价。目前,电力成本占到多晶硅总成本的一半左右,电价的大幅降低,将大大有利于多晶硅的成本控制。例如,协鑫在江苏工厂用电价格为每度0.7元左右,而在新疆则是每度0.24元,价格下降明显。

此外,作为天然气和硅料的主产地,西部地区在生产用气、原料等方面也具有价格优势。诸多生产成本因素综合下来,晶硅产品的价格可以实现更大幅度的下降。

保利协鑫高级副总裁、多晶硅料事业部总裁蒋文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得益于新疆丰富的原料资源、超低电价和协鑫的自主创新工艺等因素,协鑫新疆多晶硅项目的价格可以做到四万/吨以下。”

如果多晶硅成本可以控制在4万/吨以下,等于是降价一半,这对于行业其它企业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这样一来,多晶硅行业惨烈的洗牌将随时到来,高成本企业会毫无竞争力,直接将在下半场被淘汰出局。

光伏企业纷纷布局生产成本更低的西部,是面对平价上网一条不错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比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转化效率,也是有效的降本增效途径。并且,深扎西部的光伏企业,也面临的当地财政补贴能力较弱的风险。

光伏企业的西部之战仍将继续,各路诸侯在分秒必争;中国光伏产业的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2019年光伏产业的大发展,将在各家企业纷争的硝烟下,实现历史性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