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单晶龙头中环股份再度加码单晶制造。

3月19日中午,中环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就共同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达成合作事宜,并签订合作意向书。

2019年以来,光伏行业龙头融资和扩产消息不断,特别是在上游的硅材料和硅片环节。参考隆基股份(26.730, -0.48, -1.76%)此前的产能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隆基股份将形成45GW的单晶硅片产能。

根据公开信息,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计划2019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年内实现试生产,预计到2021年10月全面投产,建成后“中环产业园”单晶硅年产能将超过50GW,占全球单晶硅产能比重接近50%,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阳能(4.310, 0.05, 1.17%)用单晶硅生产基地。也就是说,此次项目较前四期和四期改造项目总量翻倍。

有趣的是,记者发现,该项目还有另一家晶硅龙头的身影。根据呼和浩特市政府网站信息,2月27日呼和浩特市政府(2019)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环协鑫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合作协议书》。但从3月19日的现场签约图片来看,并不见协鑫的字样出现。

另外,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网站上搜索到一个名为“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产业化工程五期项目”的项目,总投资91.3亿元。

据此推测,该项目正是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的全称,而且两者建设位置大致相同。

对此,记者拨打环评公示中项目负责人的电话试图确认,但得知记者身份后,对方随即挂断电话。针对协鑫在该项目中的角色,记者也咨询了一位协鑫相关人士,其透露协鑫还是参与该项目的,在项目中占比为30%。

2017年11月2日,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是由中环股份、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和保利协鑫下属企业苏州协鑫合资设立,注册资本30亿人民币。企查查信息显示,三者持股比例分别为15%、30%和55%。

据项目报告书介绍,中环协鑫秉承中环股份“全国化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建设超30GW全球领先的单晶硅棒生长基地,到2020年完成中环股份光伏材料生产板块的全国布局规划。

根据中环股份的公告,呼和浩特市政府责成所属国有企业投资8亿元参与项目建设。

另外项目报告书透露,项目总投资91.3亿元,企业自筹资金66.3亿元,贷款25亿元。预计达产年平均净利润12亿元,净利率16.45%。含建设期的回收投资期8.26年。

近几年,中环股份紧追隆基扩大产能,在融资上也颇为大手笔。据能见统计,上市以来,中环股份累计完成五次股票增发,累计股权融资101.97亿元,且今年1月8日,拟再度定增募资不超50亿元,投建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在债券融资方面,2007-2019年,公司共计进行11次发行债券,累计募集资金71.3亿元。

对于隆基来说,这样的投资强度也并不轻松。2012年上市以来,截至2018年上半年,隆基股份直接融资金额达到103.15亿元。

此外,2018年12月,隆基股份公告称,公司申请注册总规模不超过60亿元的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即永续债)和短期融资券获准注册。同月,隆基股份的配股公开发行证券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根据此前方案将以配股形式募集总额不超过39亿元的资金。

除了隆基和中环股份,在上游的硅料和硅片环节,保利协鑫、通威股份(12.410, 0.06, 0.49%)都在加紧扩产步伐,而且单晶投资规模略占上风。

3月20日,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经理施顺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主要扩产的硅片、硅料厂商都是以既定规划在执行项目,并非临时起意。

“中环25GW的扩产项目在2018年就已经着手进行。这次中环加码投资新增25GW产能,目的也是能够与主要竞争对手抗衡,更是呼应市场所谓大者恒大的局面,整合各供应链。” 施顺耀表示。

其中,最明显的是隆基股份,2月23日隆基股份公告计划投资在保山年产6GW单晶硅棒建设项目(投资额17.49亿元)、丽江年产6GW单晶硅棒建设项目(投资额19.37亿元)、楚雄年产10GW单晶硅片建设项目(投资额14.86亿元),以及在马来西亚砂捞越州古晋市投资建设年产1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投资额为8.4亿元。

对绝大多数光伏制造企业,特别是龙头而言,扩产和规模化是保持竞争力以及摊薄成本的必由之路,同时设备效能的提升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按照Energy Trend 预计,中国前五大多晶硅厂的新产能估量在2019年第二季连续开出,届时前五大厂的产能将占全球近70%,且成本更具竞争力。在硅片环节,2019年将由隆基与中环双龙头主宰市场,单晶供给链也将因此变得更具主导性,有机会拉升全年单晶市场占有率达到6成,扭转连年来多晶大过单晶的排场,较无市场竞争力的多晶厂商将来也将逐渐被裁减。

施顺耀指出,就硅片看,目前市场预估既有硅片产能194GW,包含95GW的单晶与99GW的多晶,新增的25GW产能预计投入增加5-10GW的单晶产能。然而下游电池片也有172GW的产能,包含99GW的单晶与74GW的多晶。

“所以对于市场影响最为明显就是多晶过剩产能如何解决。随着今年市场选单晶多于选多晶的情况下,我们预估多晶部分产能或者选择退场或被淘汰,不论硅片与电池都会有厂商陆续退场。” 施顺耀说道。

随着单晶拉速、DW切速提升、细线化、薄片化等单晶硅片制造技术的持续突破,单晶硅片综合成本将持续降低,仅2018年一年,粗步估算的单晶市占率就从接近30%增长到逼近50%。从价格看,最近上游的多晶硅料依旧呈现单晶维稳多晶续跌。

随着单晶的进一步扩产,多晶是否会继续处于劣势?

施顺耀认为,基本上单多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并非先前所提的单晶与多晶的路线竞争。单晶有自己的发展路线,有的竞争也是内部竞争;多晶会受到市场的考验与检视。若是没有吸引市场的卖点,最后终究还是要被淘汰,实际上无法将两种不同的路线一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