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15年受停牌影响导致亏损后,汉能薄膜发电持续第二年实现盈利。而据记者整理,关于曾长期困扰汉能薄膜发电的“关联交易”问题,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第三方销售收入占总收入达到83%,关联交易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降至17%。
此外,据记者观察,近两年来,汉能方面基于薄膜太阳能技术,已经在移动能源、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汉瓦、工商业发电、光伏农业扶贫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产品、应用矩阵。
或许正基于此,日前,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根据协议,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将利用自身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和产品优势,为铜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城市提供支撑。不过,对此,汉能方面并未向记者透露更多信息。
经销商数量达1400家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汉能薄膜发电上游业务主要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高端装备制造及交付,并提供相应配套技术服务。
根据年报,在装备制造及销售业务方面,2017年,汉能薄膜与四川绵阳、山西大同及山东淄博等国内多个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订立大额设备及服务销售订单。目前,期内签约的项目,正加紧进行交付并收到部分回款。
此外,2017年,汉能薄膜下游市场应用领域,主要通过大客户与渠道经销商两种业务模式,围绕分布式能源、光伏扶贫等细分市场展开。例如,针对建设户用分布式发电项目,公司继续通过覆盖全国大部分县市区的渠道经销商和分销商,专注于中小型分布式发电市场,为普通家庭、小型工厂和商业建筑、农户及别墅等,提供各类薄膜发电项目。
据记者梳理,截至2017年底,汉能薄膜的经销商数量达到约1400家(较行业处领先位置),户用分布系统订单数量超过57000套。这些经销商主要销售中小型户用系统,覆盖国内各市县。在此基础上,汉能薄膜也开始着力发展海外经销商。
大客户方面,年报显示,汉能薄膜于报告期内通过销售、安装分布式发电项目及工商业、农业发电系统,开发了一批新的客户。例如,北京金融街国家电投大楼薄膜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预计平均年可发电约12.69万度。此项目采用的薄膜太阳能建筑组件,能够有效利用照射在建筑表面的阳光进行发电,还可减少室内太阳辐射高达60%,令建筑物内平均降低室温5-8摄氏度。
此外,汉能薄膜持续参与光伏扶贫国家项目。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共签约或建成超过30个项目,装机容量超过150兆瓦,覆盖18个省份。
提前还清担保债及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外界对处于停牌状态的汉能方面现金流的担忧。年报显示,截至年报发布日,汉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已将受担保债务、逾期应收账款利息,提前一年半全部还清。
这意味着,汉能控股已还清所有对公司的受担保债务及利息,审计师也已经取消针对汉能控股的保留意见。根据香港高院的颁令,上述担保债务的偿清日期为2019年9月4日。
资金层面的压力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么大,或许也支撑了汉能薄膜2017年在产品研发与移动能源应用方面的突破。
据记者梳理,2017年,汉能薄膜发布创新性新产品“汉瓦”,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成为一种可以发电的新型建材。年内,汉瓦顺利通过了SGS-TüV(SGSandTüVSaarland)认证,达到国际太阳能产品质量要求,并进入欧洲太阳能市场:2017年12月,瑞典客户签下第一笔汉瓦欧洲订单。此外,汉能薄膜去年与德国奥迪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推出薄膜太阳能车顶解决方案。
此外,年报显示,公司业绩期内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9%。受惠于此,公司薄膜太阳能组件转换效率再创新高。其中,子公司Solibro玻璃基组件的有效面积转换效率达到18.72%,MiaSole柔性组件的转换效率达到17.44%,砷化镓单结组件量产效率达到25.1%,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此外,汉能薄膜的HIT电池研发效率也高达23.05%,并已获得德国Fraunhofer机构认证。
汉能薄膜管理层向记者表示,展望2018年,汉能薄膜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探索新商业模式,开拓发展核心业务,积极推动开展薄膜电池装备产线的交钥匙工程及大规模国产化;开发下游分布式发电渠道销售、工商业发电、光伏扶贫、BIPV、移动能源等重点应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