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严峻考验。

话说上游硅料价格“涨声一片”,十分火爆;然而,下游组件企业开工率下滑甚至停工停产,异常冷清。这是何故?

实际上,由于目前上游多晶硅价格持续走高,挤压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对二三线组件厂商造成较大的影响,压缩了其组件毛利水平,同时压制了其订单交付能力。

如果从光伏产业链来看,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盈利状况已经与下游电池和组件环节出现明显“撕裂”的现象,光伏产业链的利润正在加速向上游转移。

可以看到,上游产品的“价格巨浪”正在吞噬下游组件企业最后的利润空间。如果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中小组件厂商将面临极大的困境:要么输血保命,要么转型转产,要么破产倒闭。一场光伏行业大洗牌恐难避免。 

光伏电站(图)

上游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上游企业业绩凯歌高奏,赚得“盆满钵满”。

通威股份近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增报告显示,其上半年同比增幅超过3倍,归母净利润高达120-125亿元。

大全能源近日公告显示,该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4亿元-96亿元,同比增长335%—344%。

新特能源近日公告称,该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55亿-60亿元,同比增幅达3.4-3.9倍。

7月14日,协鑫科技发布业绩盈利预告称,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69亿元,同比增长187.5%;其中光伏材料分部收入147亿元,占总营收95.5%。

同日,TCL中环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28.5亿元-30.5亿元,同比增长92.5%-106.1%。

此外,“硅片新秀”双良节能近日公告称,其上半年净利润为3.20亿元-3.90亿元,同比增长212%-281%,后劲十足。

硅片(图)

下游组件厂商承压

就在近日,行业内传闻多家光伏组件厂出现大面积停工停产的消息。

而根据官方媒体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头部组件企业并未出现上述情况。不过,二三线组件厂商由于没有垂直一体化产能,成本较高,而上游硅料硅片价格上行,使得二三线组件厂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确有可能会出现减产或停产的情形。

有行业数据显示,目前组件厂商整体开工率较一季度出现明显下降,开工率大约在50%,而毛利水平更是在10%以下。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组件价格在1.91元/W-1.98元/W之间。由于硅片及电池片近期再次提价,组件厂商的成本压力加大。

相关行业数据表明,当光伏组件价格高于1.95元/W时,国内光伏组件招标量将会明显下降,这一价格也很难再向下游电站投资商传导。换句话说,1.95元/W的价格已经成为下游电站投资企业能够承受的极限。

行业或将迎来大洗牌

实际上,光伏上下游企业的业绩分化,令光伏产业出现明显“撕裂”的迹象,这无疑也让产业链的上游硅料硅片与其下游组件之间的供需失衡以及矛盾加剧的现实问题暴露在大众面前。

上游价格节节攀升,成本一路走高。面对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组件厂商均承压明显,利润被无限摊薄,几近于无。据国信证券公司的报告显示,在硅料价格289元/KG、硅片价格7.25元/片,电池片价格1.26元/W,组件价格达1.99元/W的情况下,各环节单瓦毛利逐次递减,组件端毛利则为0.00元/W。可以看出,下游组件企业最后的利润空间基本被上游产品的“价格巨浪”所吞噬。

不得不说,硅料产业已经成为上游企业的“印钞机”,特别是龙头企业利润暴涨;而电池组件企业将成为了“挖土机”,难改“吃土”的命运。

就目前而言,成本压力难消,组件企业保单保价,行业竞争明显白热化,光伏行业恐将迎来一场大洗牌。

分布式光伏(图)

后市行情如何?

那么,光伏产业“上游吸金、下游吃土”的局面在今年下半年能否改观呢?答案恐怕会让很多人失望。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在硅片新产能集中投放的背景下,目前硅料上下游的实际供给仍然偏紧,因此下半年价格仍会维持高位。而受高纯石英砂供不应求的影响,硅片价值被重估,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好于预期,头部企业优势明显,盈利能力相对稳定。此外,随着硅片大尺寸和薄片化升级,金刚线细线化和需求增速仍较快。

因此,在短期内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维持高位的局面或难以扭转。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光伏上游过热将会导致硅片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其长期红利也难以持续。

这就意味着,在这一轮价格浪潮之后,光伏上游的竞争优势将会逐渐减弱,价格也将见顶回落。而中下游受停工减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彼时组件企业利润空间或将迎来反弹。

虽然如此,但在这一轮“价格浪潮”之下,中小组件企业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之上呢?

总之,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何在这一轮光伏行业大洗牌中屹立不倒得以自保,才是组件企业当前最紧迫的课题。(文/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