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以下简称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表示,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急剧上涨,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其中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
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为促进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三部门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坚持上下游合作共赢,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企业自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三是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强化监督管理,针对行业出现的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查处、严厉打击。
众所周知,高纯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基础原料。而受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产业链供给弹性不足等因素影响,硅料价格近年来持续走高。
自2021年以来,硅料价格从去年初的8万元/吨上涨至现如今的超过30万元/吨,涨幅近三倍。
目前,光伏行业内的四家硅料龙头分别是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据了解,202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50.5万吨,上述四大龙头的占比分别为21.6%、20.7%、17.2%和15.5%,仅这四家公司产量之和占国内总产量的75%左右。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预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120.3万吨,全年新增68.4万吨;产量82万吨,同比增加32万吨。到2023年底,国内产能将达到240.4万吨,全年新增120.1万吨。随着供应大幅增加和终端市场调整,硅料将于2023年开启价格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