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光伏上市企业三季报密集公布,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硅料为王”带动上游企业业绩占据绝对优势,组件企业以高营收、高利润领跑除硅料外的各个环节;通威股份取代隆基绿能成为光伏企业营收能力排行榜第一位,也成为目前前三季度唯一一家营收破千亿的公司。

透过产业龙头企业三季报业绩及近几月的企业动作,不难勾勒出上中游“风起云涌”的市场动态。

硅料企业百亿净利,关键词:扩产+大长单协议

对通威股份来说,登顶光伏产业王座得益于硅料业务的高利润与公司电池片业务的盈利增长。那么,同样受益于硅料整体盈利能力,硅料企业基本实现了业绩翻倍,利润达百亿。特变电工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0.56亿元,港股上市的协鑫科技在10月中旬也公布了其前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利润约为127亿元。

这些企业三季报,是判断光伏上中游走向的最大依据

同时,大全能源三季度净利润达到55.6亿元,毛利率高达80.88%,同时单吨净利达到16万元/吨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高利润的背后与供需不平衡不无关系,据悉,大全能源第三季度实现产能3.34万吨,库存水平正常仍处在低位。对于三季度的硅料市场,东吴证券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硅料行业供应不及预期,价格持续坚挺。据测算,2022年第三季度均价达29万元/吨,环比上涨15%。

行业迫切需要产能的提升,因此三季度龙头企业也在催动项目的落地,提升硅料供应量。8月,通威股份通过拟在包头市和保山市各建设年产 20 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单项目投资预计140亿元,均预计于 2024 年内竣工投产。特变电工于9月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内蒙古年产10万吨多晶硅项目处于爬坡达产过程,预计四季度达产,另外在9月末特变电工新疆硅基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动工,将建设若羌一期20万吨/年高纯硅项目,以及配套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

除扩产外,硅料企业做得更多动作是与下游签订长单合同。截至目前,通威股份已经签订6份重大合同,累计销售量近144万吨,累计金额超3000亿元,合约对象包括隆基股份、双良硅材料、晶科能源等。

除通威之外,特变电工也在三季度陆续签订了多份硅料销售大单。今年7月,特变电工旗下新特能源与包头双良签订了硅料销售长单,签约规模20.19万吨,公告总金额约517亿元;8月,新特能源与晶科能源签订长单,涉及硅料33.6万吨,公告总金额约903亿元;9月,新特能源再度与包头双良签约,涉及硅料销售规模15万吨,公告总金额约402亿元。

签订大单的还有大全能源。在10月份,大全能源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分别与双良节能、某客户(TCL中环)等签订硅料供应长单,根据合同,客户将在2022-2027年、2023-2027年、2023-2028年分别向大全能源采购15.53万吨、4.62万吨、43.20万吨的多晶硅产品。最后一笔更是直接刷新了行业采购量、额记录。

长单合同背后,产能还需一步步释放,四季度硅料供应量将继续提升。大全能源第四季度预计产量为3.0万吨-3.2万吨,全年有望实现产量13.0万吨-13.2万吨。此外,大全能源包头一期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东亚前海证券预计,届时公司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20.5万吨以上。

另外,据通威股份披露的规划显示,在2022年末,通威股份预计产能达到33万吨;在2024年到2026年公司的高纯晶硅累计产能规模将达到80万吨至100万吨。

组件企业净利倍增,关键词:扩产+N型

看完产业链上游的硅料企业业绩及企业动态,接下来看与之息息相关的下游组件。据行业人士分析,一线组件企业趋向于自建电池片产能,甚至向硅片、硅料环节布局,以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上取得优势,抑制产业链价格波动对终端组件盈利能力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垂直一体化的浪潮下,组件厂商在三季度扛住了成本上升的压力,取得了较好的营收和利润增速。

这些企业三季报,是判断光伏上中游走向的最大依据

组件龙头企业的营收及净利润大都实现了稳增长,甚至倍增,其中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达到3.9,晶澳科技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50.66%。光伏组件、电池片盈利能力逐渐修复。

组件龙头前三季度出货量排序为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以上企业在三季度组件出货量以及技术研发、项目扩产方面都处在“你争我夺”的竞争态势中。

隆基绿能主营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超60GW,单晶组件出货量超30GW,重回组件出货量第一。

在新型电池技术储备与产业化推进方面,9月,隆基绿能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新型电池技术HPBC进入量产阶段;同月,公司在自主研发的掺稼P型M6全尺寸单晶硅片上,将HJT电池转换效率刷新至26.12%,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天合光能2022年前三季度组件累计出货量达到28.79GW,保持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二的成绩,210mm电池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

天合光能致力于技术创新,并持续引领下一代高效N型技术。10月中旬,天合光能发布N型595W新品功率提升达30W,该组件将于2022年底前实现量产。根据此前披露,公司宿迁8GWTOPCon电池项目预计今年四季度投产。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N型组件产能将达到20GW至30GW。同时,公司还在青海西宁项目计划建设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其中一期20GW拉晶产能预计将在2023年一季度建成投产。

晶科能源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光伏产品总出货量约29.8 GW,同比增长91.51%,其中组件出货量约为28.5GW;第三季度总出货量为10.86GW,其中组件出货量10.29GW。中国、欧洲、拉美占比较高,N型出货3GW左右。预计四季度出货量为13-15 GW,今年全年出货量预期较此前上调至41.5-43.5 GW。

在研发方面,晶科能源TOPCon电池创造了26.1%的实验室转换效率,两年6次打破N型TOPCon电池世界纪录。已满产的一期合肥、海宁16GW TOPCon项目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年底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良率与PERC持平。晶科能源年底预期实现一体化产能规模为硅片65GW、电池55GW、组件70GW。

晶澳科技前三季度在全球的电池组件出货量为27.10GW(含自用 352.20MW),同比增长67.8%,超公司去年全年的出货量(24.53GW);其中,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为11.43GW左右,同比增长89.24%。

在扩产方面,晶澳科技已宣布逾200亿元的产能扩张项目,包括硅片环节的7.5GW,电池环节的27.3GW,组件环节的31GW,此外还有10GW辅材配套项目及200MW光伏电站项目。

据悉,按照晶澳科技的产能规划,2022年底组件产能将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左右。在建和规划的产能明年将陆续投产,预计到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75GW。N型电池产能规划预计2023年底达到27.3GW。目前宁晋1.3GW N型电池项目已投产,N型高效组件陆续开始交付。

除以上企业,到2022年底,东方日升已有15GW的电池产能和22.1GW的组件产能,公司定增募投项目中的“宁海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 10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 ”正在建设中,预计于2023年4月份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