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 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产业在国家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正式成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源电力企业拓展氢能业务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撑。越来越多的企业押注氢能,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氢能产业链上大下功夫。
据央媒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就已经有氢能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涉氢上市公司150多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7家中央企业中,已经开展氢能相关业务或者开始布局的中央企业达到43家。截至目前,在新能源领域,有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华电集团、三峡集团等央国企加码氢能,形成上游制氢、中游储氢、下游用氢的发展格局,强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速度。
其中,作为氢能产业上游的国内制氢设备市场发展极为快速。据氢能联盟统计,国内进入电解槽的企业已达150家左右。
2019年,是企业进入制氢设备市场的集中时期,在“双碳”目标的驱使下,具备长远眼光的可再生能源巨头开始了招兵买马,组建起制氢设备团队,成立氢能事业部,并通过合作的方式推进氢能技术研发。多家企业已在2021年-2022年间发布了相关制氢设备产品,其中代表有隆基氢能、阳光氢能、明阳智能等。
笔者整理了近几年风光企业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及各家企业所投入的资金、取得的成果,如下:
继风电龙头企业们跨界氢能之后,有业内人士预测,下一波进入制氢设备市场的将会是完全没有氢能产业经验的团队,2023年后,我国电解槽市场竞争即将进入为期数年的“战国时代”。
可以想见,由权威机构所预测的这场由氢能带动,将于2050年达到十万亿级新兴产业规模的市场必将带来越来多的竞争者,“新老玩家”的战斗也将不断打响。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电解水制氢技术的逐步突破,风电龙头企业们既占据着巨额资金又拥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或许也将成为这场氢能产业“登陆战”中的优胜者,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成为制氢主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